洪树华

发布时间:2019-02-27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12AA6

洪树华,江西玉山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教授。毕业于南开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员、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王渔洋研究会理事。任教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传统美学、《文心雕龙》导读等专业课和艺术概论、大学语文等全校通选课。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诗学、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山东大学学报》、《安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辑刊》、《江汉论坛》、《社会科学研究》、《求索》、《学术论坛》、《宁夏社会科学》、《文心雕龙研究》、《中国文论》、《中外文论》、《唐代文学研究》、《中国简帛学刊》、《天中学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南昌大学学报》、《宁夏大学学报》、《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各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著1部,独著2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项、校级教研项目5项,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

一、学术论文

1.《春秋时期的“诗言志”与接受意识》,《南昌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2.《近百年来“诗言志”阐释的回顾与展望》,《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

3.《“言志”说的演进与变异——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情志论》,《南昌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4.《审美之思论评》,《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4期;

5.《从诗歌看唐宋文人染禅的主导审美心态》,《南昌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6.《从牛郎织女等意象看中国古典诗歌的原型特性》,《江汉论坛》2003年第10期;

7.《二十世纪“诗缘情”阐释之述评》,《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4期;

8.《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洞穴仙境”意象》,《山东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9.《从〈汉志〉〈隋志〉〈四库全书总目〉看经史子集部的学术源流》,第一作者,《求索》2006年第1期;

10.《近五十年来中国古代文学“人神之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第一作者,《山东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1.《唐代小说中人与异类的婚恋遇合及其文化折射》,《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5期;

12.《魏晋南北朝志怪中的超现实婚恋遇合的表现形态及其意蕴》,《宁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13.《宋前文言小说中的冥婚及其文化意蕴》,《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14.《严羽的诗“品”论》,《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3期;

15.《从先秦诗歌看巫风的性恋文化意蕴》,《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5期;

16.《从唐代小说看巫术对人与异类婚恋遇合的影响》,《江汉论坛》2010年第11期;

17.《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前文学中的超现实婚恋遇合研究述评》,《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18.《从魏晋南北朝志怪看巫术对人与异类超现实婚恋遇合的影响》,《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第2期;

19.《〈沧浪诗话〉的版本及其文字差异》,《黄海学术论坛》(第十六辑),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8月版;

20.《唐传奇中的“黄粱美梦”》,《文史知识》2013年第9期;

21.《2001年以来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学术论坛》2013年第8期;

22.《漫谈唐代诗人杜甫的称谓》,《文史知识》2014年第3期;

23.《牡丹文化与文学研究中的交流与对话》,《海岱学刊》2014年第1期;

24.《论唐代小说中的人狐婚恋遇合及其形成因素》,《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五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版;

25.《新世纪诗歌叙述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济宁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26.《明清诗话中的杜甫称谓述论》,《中国文论》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2月版第190—205页;

27.《<文心雕龙>在明清诗话中的题称及接受》,《文心雕龙研究》第十一辑,学苑出版社2015年5月版第246—269页;

28.《宋代诗词中的牡丹情结及其文化解读》,《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全文见《论宋代诗词中的牡丹情结及其文化意蕴》,发表于《牡丹与中国古代文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第202—226页);

29.《从<太平广记>看隋唐小说中的人神之恋》,《鲁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15年第4期;

30.《蓬莱阁诗与仙道文化情结》,见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编《蓬莱仙道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第139-148页;

31.《<论语>中的审美文化内涵及其当代意义》,《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32.《唐代杜甫家族的诗歌情结及杜甫诗歌的特色》,《济宁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论唐代杜甫家族的诗歌情结及杜甫的诗风(摘要)》,见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主编《唐代文学研究》第十六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第1版第524-528页;

33.《论王渔洋对前人诗文理论的接受及其文化心理结构》(原文近2万字),见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王渔洋文化研究保护中心编《纪念王渔洋诞辰38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16年12月第1版第133-148页;

34.《挖掘仙道文化内涵,探讨仙道与文学之关系》,《海岱学刊》2016年第1期;

35.《论古代文论中的“象喻批评”与当代中国文学的批评方法》,《中外文论》2016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此文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2017年11月2日);

36.《孙樵的文章思想述论》,《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37.《论辛弃疾诗词中的批评旨趣》,《济宁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38.《近十年来清华简文学研究述论》,《中国简帛学刊》第三辑,2019年;

39.《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天中学刊》2019年第4期;

40.《清代词学视野中的辛弃疾述论》,《中国文论》第五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7月版;

41.《试论中国传统文论与新时代文艺理论创新之关系》,《中外文论》2019年第1期;

42.《宋代白话小说中的超现实婚恋遇合作品分布及其创作特点》,《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9年第4期;

43.《论<山房随笔>中的诗歌接受及其形成因素》,《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44.《论元好问诗学的批评旨趣》,《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45.《宋代文言小说中超现实婚恋遇合作品的分布态势及其成因》,《济宁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46.《论中国古代诗话中的“共鸣”及其诗学特征》,《天中学刊》2020年第6期;

47.《论<四溟诗话>中的“象喻批评”及其诗学意义》,《中国文论》第八辑,2020年12月;

48.《宋代小说中的人神(仙)婚恋遇合的叙事传统及其文化意蕴》,《中国小说论坛》第1辑,第17-42页,2021年8月;

49.《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杂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第四辑,第89-97页,2021年11月;

50.《“夫妻喻友从苏李”之辨析》,《文史知识》2022年第7期(2022年7月),第85-89页;

51.《论“诗言志”说的流变》,《中国文论》第十辑,第98-120页,2022年10月;

52. 《考证扎实,征引丰富——评<晋唐佛教行记考论>》,《中文学刊》(Australian Chinese Magazine)2022年第2期(2022年4月),第185-187页;

53.《论辛弃疾词中的“气”—— 兼谈辛弃疾“一以贯之”的爱国精神》,《济宁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2023年1月),第71-75页;

54.《“龙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一部力作—— 评<文心雕龙>旧注辩证》,《中文学刊》(Australian Chinese Magazine)2023年第2期(2023年4月);

55.《论<四溟诗话>中的“灵感”说及其诗学意义》,《中国文论》第十二辑,2023年10月。


二、学术著作

1. 参著《精神分析理论与中国文学》,(全书共八章,第2作者,撰写第一章、第二章及第四章),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第45-97页、第110-127页,撰写5万余字;

2. 独著《〈沧浪诗话〉诗学体系及批评旨趣》,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

3. 独著《宋前文学中的超现实婚恋遇合研究》,齐鲁书社2011年9月出版。


三、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项;

3.参与校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精神分析理论与中国文学》,2002年,第3位;

4.参与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研项目《石涛绘画美学思想研究》,2003年,第2位;

5.参与校优秀青年团队建设项目(文艺学),2008年,第2位。

6.参与云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八代叙事习尚研究》,2011年,第2位;

7.参与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礼乐文化与中国审美文化研究》,从事子项目(审美形态论)研究;

8.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大数据环境下文献资料鉴别的方法拓展与应用研究”,2019年,第2位。


四、获奖和荣誉

1. 2005年12月获南开大学光华奖学金;

2. 2006年6月在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和天津大学研究生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天南大研究生学术节中,获优秀学术成果奖;

3. 2018-2019学年校区优秀本科生导师;

4. 2018年度校区考核优秀教师;

5. 2021年1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认真负责的鉴定专家;

6. 2022年7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认真负责的鉴定专家;

7. 2022年8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认真负责的鉴定专家。


五、教研项目

1.主持2013年学校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项目名称:《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

2.主持2013年学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立项项目

立项课程:艺术概论

3.主持2014年学校教材建设基金立项

项目名称:《艺术概论》讲义编写

4.主持2019年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项目

——新形势下“中国文学批评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5.主持2021年学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关闭】 【打印】    责任编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