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稀方学术报告会预告
主 题:香港文学起源及其现代性问题
报告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赵稀方研究员
时 间:10月13日下午14:30—16:30
地 点:电子楼302教室
内容提要:
据刘以鬯先生称,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并创建副刊,开创了香港文学的起点,这种说法已经成为香港文学史的公论。然而,据笔者的考证,这只是一个误会,来自一个简单的史料错误。香港文学最早可以追溯至1853年创刊的香港最早的中文报刊《遐迩贯珍》,其中有不少华人作家的文章,特别是其中的几篇散文游记属于文学作品。
在“五四”期间,香港呼应了“五四”政治运动,却没有呼应新文化运动,相反却呼吁保存中国文化,希望融合中西。这可以看作是香港的殖民现代性的特征,事实上也应该对内地的文化激进主义有所启发。
人物简介:
赵稀方,男,1964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代室主任,“20世纪海内外中文文学”重点学科负责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创新工程首席。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人,英国科学院Fellow。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人,美国国务院Fulbright Scholar。波兰罗兹大学客座教授、台湾成功大学客座教授、台湾东华大学客座教授,曾应邀在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第九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塔夫茨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约克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淡江大学、成功大学、中正大学等国内外多所大学演讲。
著有《存在与虚无》(北京金城,1999)、《小说香港》(北京三联书店,2003)、《翻译与新时期话语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后殖民理论与台湾文学》(台湾人间出版社,2009)、《中国翻译文学史(新时期卷)》(天津百花出版社,2009)、《后殖民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翻译现代性—晚清到五四的翻译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台湾秀威出版社,2012)、《历史与理论》(花城出版社,2014年)、《翻译与现代中国》(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报刊香港》(香港三联,2019)等专著,狄尔泰《人文科学导论》(华夏出版社,2004)、H.T.D.罗斯特《黄金法则》(华夏出版社,2000)、《白色神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等译著,主编“后殖民经典译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