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大讲堂:翻译家岩子浅谈诗歌翻译技巧

发布时间:2024-10-2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4年10月19日晚,欧洲华文笔会副会长、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德四季晨昏杂咏》专栏作者赵岩(笔名岩子)应邀做客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名师大讲堂,为全校师生带来题为“要么忠实,要么美丽?——以策兰、里尔克、狄金森为例浅谈诗歌翻译技巧”讲座。主讲人岩子以其丰富的翻译经验和深厚的文学素养,带领与会者深入探讨了诗歌翻译中的挑战与技巧。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崔春教授主持,全校师生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

本次会议聚焦于诗歌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韵律的保持、意象与意境的传递,以及如何使翻译作品既忠实又美丽四个问题。会议伊始,岩子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译诗过程中,我们应当直译,还是意译?是应该将原文的形式和语言精确地移植到译文中,留给读者诠释的空间?还是应该突破原文的文法结构,以内容为主,让文本在译入语中自然成形?岩子认为,无论选择哪种翻译方式,原诗的本意应始终放在首位。

在“韵或不韵”的问题上,岩子认为过度追求韵律可能会导致意义的扭曲,而完全放弃韵律则可能失去诗歌的音韵之美。通过分析艾米莉·狄金森与里尔克的诗歌,岩子向与会学生展示了如何在保持原诗韵律的同时,传达其情感和意境。她强调,翻译应忠实于原文,同时考虑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随后,岩子就意象、意境和用典的传递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讲解,她认为意象不仅承载着作者的复杂情感和理解,也应蕴含着目的语文化的深厚底蕴。岩子以保罗·策兰的诗歌为例,讨论了诗歌翻译应如何穿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以及如何在译入语中再现原文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在提问环节,学生们积极互动,提出了如何选择译本、如何寻找忠实与美丽的平衡点、以及翻译对现代汉语的影响等问题。岩子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和探索,同时指出了一位优秀文学翻译家应具备的能力。译者应具备两种语言和文化的背景,良好的文学和艺术素养,以及掌握翻译技巧和考证查找的能力。这些素质有助于翻译家在忠实与美丽之间找到平衡,使翻译作品既传达原诗的意境,又为汉语新诗带来新的生命力。

  

主讲人简介:岩子,原名赵岩。1957年11月26日生于辽宁锦西。欧洲华文笔会创始人兼副会长。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德四季晨昏杂咏》专栏作者。上世纪80年代出版了第一本译作,90年代留学德国,21世纪走向写作。国内外已出版作品、译著或合集十余部。

 

【关闭】 【打印】    责任编辑:朱月月         作者:段敬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