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大讲堂:何家兴教授主讲清华简《迺命》《四告》与诸梁钟合证及其他

发布时间:2022-05-14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5月12日晚,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何家兴教授应邀作客文化传播学院名师大讲堂,作了题为“清华简《迺命》《四告》与诸梁钟合证及其他”的学术报告。文化传播学院朱新林副教授主持报告会,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和山东大学一校三地师生代表等通过腾讯会议聆听了此次报告会。

报告会上,何家兴教授首先提出两个重要观点,即强调要重视材料的实证和对比法的灵活运用。接着,他通过引述王国维、陈寅恪二人的观点,强调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证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强调了古典文献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此基础上,何家兴教授首先提出自己的研究观点,根据清华简《迺命》《四告》释读诸梁钟的疑难字实际上是“淫、入”的临时性合文。接下来,他结合出土材料详细地呈现了考证该文字的过程。结合上述认识,何家兴教授从文字学理论角度出发,总结指出古文字的两种合文情况:习惯性合文和临时性合文,并就两种合文类型分别举出材料例证。在讲述过程中,他还特别强调,要注意合文现象在文字研究中的系联思维。他通过清华简《迺命二》对读《诸梁钟》和清华简《四告》,对《尚书·酒诰》中的一处讹误进行了校读,即《尚书·酒诰》“诞惟厥纵淫泆于非彝”可能存在文本讹误和句读问题,应为“诞惟厥纵淫,内(入)于非彝”。同时,《诸梁钟》《迺命》和《四告》对读互证有助于考察《四告三》的文本属性。

30A0C

在厘清上述问题之后,何家兴教授以历史整体性观念,立足于中国古典文献的价值,以秦火为分界点,强调秦火之前的出土文献对还原先秦古书原生状态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这一考证专题,进一步展望中国学术的现实意义和未来走向。他强调,人文学科的研究切不可闭门造车,而是要做于世“有用”的学问,既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同时拥有深切的现实意义,最终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最大限度发挥学术“天下之公器”的作用。

F4E9E

在提问交流环节,何家兴教授、朱新林副教授与参会师生交流讨论了关于文字发展的一些问题。何家兴教授的报告逻辑清晰,讲述深入浅出,专业水平高,有效开拓了参会师生的学术视野。


主讲人简介

何家兴,文学博士,教授,任教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出土文献与古典文学交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两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一部,在《出土文献》《中国文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获省社科成果奖一次。


【关闭】 【打印】    责任编辑:朱月月         作者:郝展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