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俐俐教授主讲“文艺评论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与批评实践”系列讲座
本站讯 11月10日至13日,由学灯论坛组委会、文化传播学院主办的博士生高端论坛“文艺评论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与批评实践”系列讲座顺利举行,该系列讲座由南开大学英才教授刘俐俐主讲,由“文学经典价值延伸问题研究——以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为中心”“经典重读:《现代性的五幅面孔》”“‘颓废’概念的文学批评意义”三场学术演讲组成。文化传播学院杨慧教授主持讲座,并向刘俐俐教授赠送了学灯论坛纪念品。我院洪树华教授、芮欣教授、周妍副教授、郑薇老师、部分硕博士研究生及本科生聆听了讲座。
11月10日,刘俐俐教授的首场讲座题为“文学经典价值延伸问题研究——以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为中心”。讲座伊始,刘老师分享了文学研究的经验。刘老师认为,优秀的文本是立体的,有层次感的,因而,探讨文本的方法涉及两个关键词,首先是“文学经典”,第二个则是“价值”。接下来,刘老师围绕这两个关键词展开详细论述。刘老师以叙事性的短篇小说为例,用分析性的话语机制代替描绘性的话语机制,以求充分揭示文学经典的魅力,最终实现学术研究与教学相融合。随后,刘老师进一步阐释了文学经典的性质、作用、自身特征以及文学经典的流传与消亡等问题,以及如何采用合适的方法对文本进行准确的解读。刘老师还以自身的教学与研究经验为例,认为艺术修养与理论直觉是文本分析的关键,而只有在日常的学习中注重夯实理论基础,运用时方能手到擒来。在论述第二个关键词“价值”时,刘老师解释,价值是一个关系性的概念,是客体属性与主体属性的吻合,研究者需要在文本历时性被接受的过程中、在描绘其延伸的轨迹中发现理论问题,进而解读该作品的内在价值。刘老师以《竞选州长》为例,从纵向、横向与意识形态三个角度探讨其作为文学经典的原因,并梳理了该文本在国内的译介历程。刘老师解读了主人公心理的变化过程,指出马克·吐温用“糊涂”叙事与讽刺结构构建文本,而当读者通过对文本细读产生幽默感受与思考时,这样的审美感受可超越国别、族别和时代,这即是文本内在价值的充分展现。
11月12日,刘俐俐教授主讲第二场讲座“经典重读:《现代性的五幅面孔》”。刘老师首先分析了重读此书的原因:第一,是构建文艺价值评论与文艺价值体系的需要;第二,是构建综合性视野的需要,而二者都要求研究者以审美为基点,以国家利益、民族前景为导向去构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经典文本。随后,刘老师以唯物史观的标准界定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现代性概念,分别是资产阶级性质现代性(亦称社会进程性质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资产阶级现代性致使作家更倾向将民族国家作为文学落脚点,如19世纪俄国作家的作品。而审美现代性是对资产阶级现代性的反叛,与前者宏大的图景相悖,通过审美自身的好坏来获得一方自我的“安宁”。《现代性的五幅面孔》从审美现代性的角度切入。此书以线性的时间作为思考的重要法则,通过词源的追溯去解读彼时复杂文学现象背后的原因,让读者把握现代性、先锋、颓废、媚俗、后现代这五幅面孔的深层内蕴。它既是一部审美现代性的观念史,又是一部现代主义的当代批评史。最后,刘老师呼吁大家,虽然今天碎片化的时代导致我们凝聚力有所匮乏,但作为文学研究者应形成一种认识:以国家利益的时代精神与个人利益的审美需求相结合,将批判力作为一种建设力去构建我们的文学家园。
11月13日,刘俐俐教授主讲第三场讲座“‘颓废’概念的文学批评意义”。刘老师首先梳理了颓废的各种源头性说法与观念:从柏拉图最早提出“今不如昔”的观点,到法国宗教史学家皮埃什认为“颓废是人从一种理性的原始状态中堕落”,再到犹太教与基督教从时间与历史观的维度入手,认为其是对历史终结的信仰,如“末世论”。“颓废”的概念在历史演变中呈现出一种流动的过程。随后,刘老师通过并置与解读孟德斯鸠、尼扎尔、斯塔尔夫人、波德兰尔、布尔热等人的相关作品,进一步阐释“颓废”的内涵。颓废风格是一种有利于美学个人主义自由地表达与摈除传统专制要求的风格。颓废同现代性在拒斥传统的“暴力”方面不谋而合。接下来,刘老师重点剖析了尼采的颓废观点。尼采注重从“颓废”的生命体验切入,并将其上升到一定的哲学高度,他将其判定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批判理论,这种理论极具辩证的复杂性与深刻性。最后,刘老师以开放的形式引导在场师生共同探讨“中国颓废”,师生们踊跃发言,从人性、历史、审美等多个维度去探讨此话题。
在交流环节中,刘老师详细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并提出相关研究方法的建议。随后,杨慧教授总结此次系列讲座是一次全新的学术对话体验,同时也让我们相信:学术不仅需要严谨深刻,而且也能够令人赏心悦目,而刘老师广阔的理论视野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学术者,天下之公器也”理念的践行,更让我们深感敬佩。最后,在师生们热烈掌声中,系列讲座圆满结束。
文:王文文 图:孟凡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