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室副研究员何浩应邀做客我院名师大讲堂,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平台,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生活在别处’,抑或‘当下即是’的文学——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序言为例”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文化传播学院周新顺教授主持,吸引了校内外近百人参与聆听。
何浩研究员从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序言切入,引发出有关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独特价值与学科地位的思考。他认可王晓明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种现代汉语文学像一副“眼镜”一样为我们提供了最初文学经验的说法,他认为这副“眼镜”不仅决定了我们基本的文学趣味,甚至塑造了我们看世界的基本方式以及基本的生活、情感和思维方式,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独特性、重要性和复杂性也正体现于此。在此基础上,何浩研究员以王安忆《分母》为例,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及其研究应该更多关注中国人当下的个体生存感悟和生命感悟,告别“生活在别处”,从回到“当下即是”的意义上去实现文学作为“人文学”的真正价值,并启发大家从这一角度去对文学与社会、人生的结合进行更深入地探讨。最后,何浩研究员还对现场师生的提问进行了详细解答。
【报告人简介】何浩,男,文学博士,1975年出生于重庆,200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2002年至今,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理论室,副研究员。2006年赴美国波士顿学院政治系访学一年。这几年学术工作集中于新中国建国史、现当代文学史。